電機系友會8月活動

企業精神延續在校園─電機系友攜手實踐教育傳承
- 「賴友仁培領助學金見面會」透過世代對話打造學生向上流動的跳板
電機系友會於114年8月10日(日),舉辦了一場別具意義的見面會—「賴友仁培領助學金面談會」。乍聽之下只是一次助學活動,實則為一場充滿教育理念、人脈傳承與價值投資的跨世代對話。這項由電機系友會主導的助學金計畫,源自已故電機系教授賴友仁的理念:「真正的教育,是讓學生在看見希望的同時,也能成為他人的希望。」如今,這份信念透過系友會、歷屆校友與系上師長們的共同努力,持續生根發芽。
今年的見面會邀請到第9屆系友會理事長林世仁領銜,並由副理事長廖逸民、張景甯攜手多位企業界與工程界的優秀系友回校參與,包括唐瑞伯、李俊昌、楊錦鈿、王博民等人,齊聚一堂,與來自電機系的32位學生進行溫馨的小組面談,透過話語分享,深入瞭解個人背景、挑戰與潛力。「我們希望給予的,不只是經濟上的援助,更是一種相信與陪伴。」林世仁在會中如此說道。本次活動由現任系主任劉寅春教授全力支持。劉寅春表示:「助學金只是形式,實質上是淡江電機人對教育的承諾與對下一代的投資。這不只是錢的流動,而是精神的接力。」
- 薪火相傳的溫暖支持 從講台到職場,賴老師精神仍在延續
整場活動過程溫馨且感人。學生們談起學業困難、家庭背景與夢想志向;而坐在對面的各個系友們,則以業界實戰經驗為教材,給予建議與鼓勵。他們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學弟妹:「我們曾走過這條路,現在也願意扶你一把。」這不只是一次面談,而是一場價值觀的延續—關於信任、承諾與反哺。
「賴友仁培領助學金」早已超越傳統助學性質,它是一套完整的「價值傳遞機制」。在系友會的延續推動下,將校園內累積的知識、人脈與情感,轉化為下一世代的社會資本。這是教育的本質,也是企業家精神的延伸。
「賴友仁培領助學金」早已超越傳統助學性質,它是一套完整的「價值傳遞機制」。在系友會的延續推動下,將校園內累積的知識、人脈與情感,轉化為下一世代的社會資本。這是教育的本質,也是企業家精神的延伸。
- 系友攜手傳承精神 學長姐溫暖扶持後輩
未來,系友會亦持續秉持初心,規劃擴大此項助學計畫,吸納更多歷屆校友資源,讓更多學生得以安心學習、勇敢逐夢,形成一個具備持續影響力的「淡江電機人共助平台」。(電機系友張睿宇提供)
電機系友論壇
電機系友會於114年8月23日(六)在台北校園D508舉行系友論壇,本次邀請系友孫積賢學長、朱唯勤學長及鄧樹楨學長進行技術分享,其主題分別為「光纖通訊與矽光子發展」、「創新醫療器材研發經驗分享」及「AI時代的就業革命:從失業潮到新職業機會」。「光纖通訊與矽光子發展」的主題上,由於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,使得對於傳輸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,孫積賢分享的矽光子有利於降低晶片傳輸上的功耗,在演講的過程中,孫積賢詳細的介紹了矽光子基礎理論及應用面向,也因為要講的內容太多,聽眾均意猶未盡,因此相約學長擇日加開場次繼續論壇。
在「創新醫療器材研發經驗分享」方面,朱唯勤學長以實際手術案例為例,介紹了新科技是如何協助醫師在手術過程中更快速更精準更安全,在演講過程中朱唯勤亦分享一項被美國FDA認可為更安全手術的技術,讓台下的聽眾聽了都紛紛嘖嘖稱奇。
最後壓軸的是鄧樹楨學長的「AI時代的就業革命:從失業潮到新職業機會」,AI時代的來臨許多人擔憂著自己的工作是否將被AI取代,但循著鄧樹楨演講的脈絡,不難找出與AI共存甚至讓AI來加值的軌跡,悲觀的來看確實許多人的擔心並非無稽之談,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卻又是新工作誕生及爆發的新興時代,科技發展一路以來皆有這樣的軌跡,但從終端來看,這些陣痛都是將人類推上更高文明的助力。此次論壇讓系友們均獲益良多,並在問答時間亦有系友將自身產業領域與講者進行更多的激盪,隨後產生了更創新的解決方案。
在「創新醫療器材研發經驗分享」方面,朱唯勤學長以實際手術案例為例,介紹了新科技是如何協助醫師在手術過程中更快速更精準更安全,在演講過程中朱唯勤亦分享一項被美國FDA認可為更安全手術的技術,讓台下的聽眾聽了都紛紛嘖嘖稱奇。
最後壓軸的是鄧樹楨學長的「AI時代的就業革命:從失業潮到新職業機會」,AI時代的來臨許多人擔憂著自己的工作是否將被AI取代,但循著鄧樹楨演講的脈絡,不難找出與AI共存甚至讓AI來加值的軌跡,悲觀的來看確實許多人的擔心並非無稽之談,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卻又是新工作誕生及爆發的新興時代,科技發展一路以來皆有這樣的軌跡,但從終端來看,這些陣痛都是將人類推上更高文明的助力。此次論壇讓系友們均獲益良多,並在問答時間亦有系友將自身產業領域與講者進行更多的激盪,隨後產生了更創新的解決方案。

資料來源:電機系友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