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木系校友呂東武當選美國國家運動科學院院士

◎土木系校友呂東武(左2),獲選美國國家運動科學院院士,赴美參加院士會議並領證(資料來源/淡江時報)
 
   土木系友,臺灣大學醫學工程系教授呂東武,榮獲美國國家運動科學院院士(Fellow, National Academy of Kinesiology),美國國家運動科學院創立於1926年,主導美國體育與運動科學領域,為最高學術與教育的殿堂,獲獎學者將終身享有院士頭銜,成為全球體育與運動科學領域的標竿人物。之前臺灣獲此國際榮耀只有3人,呂東武為非體育運動科系學位獲此殊榮的第1人,9月26(四)至28日(六)參加院士會議及新院士頒贈典禮。呂東武感謝獲得國際頂尖學術機構的肯定與表彰,他已發表超過210篇相關學術研究期刊。

   本校土木系畢業後,呂東武考取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獲碩士學位,再考取教育部公費留考,赴英國留學,獲牛津大學工程科學博士。畢業後於牛津骨科工程中心擔任研究院士,回國後先在中國醫藥大學任教,後轉任臺大醫工系,至今25年。曾任臺大身心障礙者輔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,今年剛卸任醫工系主任。呂東武現任臺大健康科學與生活研究中心主任,也擔任國家運動科學中心董事,帶動產業發展,提升國人健康,促進國際健康學術交流合作。他研究人體動作分析,骨骼、肌肉與神經系統的力學,專長在骨科生物力學、動作與步態分析、復建工程、運動生物力學與影像生物力學。他表示,美國相當重視運動科學研究,在全世界奧運等重要比賽項目拿獎最多,皆由美國國家運動科學院主導運動研究及教育方針。他擔任院士後,將每年參加院士會議,協助規劃。

   研究太極多年,呂東武分析,西方醫學之父說走路是最好的醫藥,惟有一個缺點,那就是文獻顯示走路姿勢不正確時,足部落地瞬間衝擊力過大,反而造成退化性膝關節炎,每天行走重複性衝擊對軟骨傷害大。他建議,走路時兩腳替換,類似太極陰陽概念,呼籲用太極精神行走,落地就能平順,應秉持「頂頭懸,沉肩垂肘,身體中正」,可以保護軟骨、維持平衡。(摘自淡江時報1191期: https://tkutimes.tku.edu.tw/dtl.aspx?no=58214)